听山栖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基于文献的东周女性史研究往往强调女性在东周时期社会地位逐渐式微,然而从考古学视角观察,女性贵族社会身份地位在东周时期却并非单向的跌落。
聊完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代,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接着来看。
战国早期,我们以琉璃阁遗址、定襄中霍村遗址、潞城潞河古城及墓地、陕县后川遗址的7座女性墓葬为例,对比同等级男性墓葬。
琉璃阁m76(女性墓):鼎5、豆22、甗1、壶4、钅和1、盘1;
琉璃阁m75(男性墓):鼎12、豆2、壶6、盘2、匜2、鉴4、镈钟4、甬钟8、钮钟9、石编磐10。
陕县m2042(女性墓):鼎3、豆2、壶1、钅和1、匜1;
陕县m2041(男性墓):鼎5、豆6、鬲2、甗1、壶2、钅和1、盘1、匜1、鉴2、编钟9、编磐10。
潞城潞河m8(女性墓):鼎1、敦1、壶2、盘1、匜1;
潞城潞河m7(男性墓):鼎11、豆8、鬲2、簠2、壶2、钅和1、罍2、匜1、鉴4、盉1、编钟4组28件、编磐10。
定襄中霍村m2(女性墓):鼎2、豆1、甗1、壶1、盘1、匜1;
定襄中霍村m1(男性墓):鼎5、豆2、甗1、壶2、盘1、匜1。
陕县m2144(女性墓):鼎3、豆2、盘1、匜1;
陕县m2120(男性墓):匜1;
陕县m2155(女性墓):鼎3、豆2、壶2、钅和1、盘1;
陕县m2124(男性墓):鼎2、豆2、甗1、钅和1、盘1、匜1;
陕县m2095(女性墓):鼎2;
陕县m2138(男性墓):鼎3、豆2、敦1、壶2。
战国早期,随葬青铜礼乐器贵族墓葬中,一些女性贵族墓随葬器物组合,较前期发生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反复。
不止体现在鼎的数量明显差距,还有编钟等乐器,以及鉴等器物从女性墓葬中消失。
战国中晚期时,我们以分水岭墓地5座墓葬为例,来看这一时期是否存在变化。
分水岭m26(女性墓):鼎7、敦2、簠2、簋2、匜、鉴2;
分水岭m14(男性墓):鼎9、鬲4、鉴1、甬钟2、钮钟8、编磐22。
分水岭m25(女性墓):鼎6、豆2、敦2、鬲3、壶2、钅和2、盘1、匜1、鉴2、编钟18、编磐10;
分水岭m12(男性墓):鼎5、敦2、甗1、簋1、簠2、壶2、钫(fang)2、钅和2、盘1、匜1、鉴3。
分水岭m11(女性墓):鼎2、敦2、壶2、钅和1、匜1、铜铃4;
分水岭m10(男性墓):鼎2、豆2、(陶仿铜礼器)。
分水岭m36(女性墓):鼎2、壶1、盉1、(铜礼器);
分水岭m35(男性墓):鬲1、鉴1、(陶仿铜礼器)。
分水岭m20(女性墓):鼎1;
分水岭m21(男性墓):(仿铜陶器)。
战国中晚期,男女异穴合葬贵族夫妇墓葬随葬组合,出现了一种新变化,即夫妇双方对一套青铜礼乐器的共同拥有。
中高等级的卿大夫夫妇合葬墓葬,双方对同一组青铜礼乐器共享。
而这一变化,在实用青铜礼乐器和仿铜陶礼器共出的夫妇异穴合葬墓葬中,有更明显的表现。
从考古学角度,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女性地位变化,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通过随葬青铜礼乐器的规格变化,我们可以知道,西周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的周礼,是导致西周女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春秋早期,女性的社会身份与地位依然延续了这种状态,女性贵族的社会地位步入了一个下降通道。
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逐渐开始的社会转型,导致了礼制对体制内女性贵族控制的松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