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拓跋宏从洛阳往东,巡视了淮北四州,渡黄河,又经几州兜了一圈,回到平城。
经过拓跋澄、于烈的悉心动员,此时的平城里,贵族高官家族中的大部分,都已搬走或准备南迁。
留在平城的贵族、高官,只剩顽固派。
此外就是想去洛阳却没资格的低级官僚,还有老百姓。
拓跋澄、于烈在平城等皇帝一行。
拓跋宏带着拓跋勰、崔光、尔朱新兴等人到来后,几位大臣分工,各司其职,准备迁走拓跋皇室祖宗牌位。
虽然遭遇顽固派非议、阻止,许多人跪在紫极殿门口痛哭流涕,但如今对方的力量太弱了,拓跋澄等人没费多大周章,将所有祖宗牌位、祭祀物件全部小心打包,装上了马车。
随即,拓跋宏举行祭祀大典,祷告天地,请列祖列宗出发南去。
直到抵达洛阳,这整个过程都还无惊无险,平平安安。
拓跋宏有些许悬着的心,这才完全放了下来。
*****
洛阳城建工作顺利推进着。
这个时代的建筑材料就那么几样:木头、石头、青砖、夯土、陶瓦等等。
铜和铁是非常珍贵的战略物资,不允许用在民用建筑上,只在修筑皇宫时,经皇帝特批才能使用一点点。
魏国境内的工匠、石匠、木匠、瓦匠等,几乎全被征调到了洛阳。
房屋建好后,并没有化学污染,立即可以入住。
所以,洛阳城的局面是:一条街刚修好,几天后就洗衣浆晒、淘米炊烟、猫狗鸡鸭、儿童老人……一派市井繁忙景象。
路、途、道上的车水马龙也日渐增多、拥挤起来。
皇宫尚未完工,暂时还不能入住、办公,皇帝和大臣们在金墉城里的临时皇宫中处理各项事务。
一间不算宽敞的正厅里,拓跋宏坐在地榻上,独自对着木几上摆着的两册手稿发呆。
那是祖母冯太后亲笔书写的“国难详辑”和“治国方略大纲”。
冯太后出身北燕皇室。北燕开国之君冯跋是她的伯祖父,第二位君主冯弘是她的祖父。
可惜北燕就只存续了冯跋、冯弘两位君主,国祚只有29年。
冯太后出生时,北燕已覆灭5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