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而藏经洞文书的大量丢失、索氏对石窟的肆意破坏,更令他痛心疾首。
他曾加入过文艺保护促进会对军政府的声讨中,也为教育厅索回鸣沙窟的管辖权积极奔走,但效果甚微。
这些年,鸣沙窟的艺术价值在世人短浅的认知中迅速凋敝,他寝食难安,深感要付诸行动。
幸而此次修窟用工缺口巨大,他的毛遂自荐很快得到军政府的批准。于是他想趁此机会,将还未遭到损毁的壁画临摹在稿纸上,以最大限度留存真迹。
“我知道自己的做法杯水车薪,但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一介平民,没有与军政府抗衡的实力,能做的只是拿起画笔,争分夺秒地将历史的纤毫复刻。
无关功名,不问结果。只为心中信仰,求一个问心无愧。
孟灿云听完邱良的讲述,为他执着的信念所打动。
在她的时代,鸣沙窟在整个民国时期都未被当权者充分认识,以致几经残损,宝物外流,成为后世学者的伤心史。
历史的悲剧因时代病症而无法避免。但如果当时多一些像邱良这样的人,留给后世的伤痛,或许会轻一些。
孟灿云记起田方水前日透露的一则消息,或许能让爱惜文物的邱良少一些焦虑。
“邱先生,教育厅应该很快就能收到鸣沙窟的剩余经卷。以后,至少不会再发生丢失经卷的事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比奇屋【biqiwu.org】第一时间更新《佛窟愿》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