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真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滬南道的萝州,自五月中旬便开始下暴雨,片刻不歇地下了十多天。
五月二十八,元旻在龙门行宫收到急报,萝江水位暴涨、洪涝大发,沿途堤坝尽皆被冲垮。
萝江是萝州境内支流最广的一条主河,其流域覆盖萝州约四成土地。这一场水患,上万顷良田被淹,近三百万人屋宅被毁、无家可归。
五月二十九晨,元旻发圣旨八百里加急,命萝州刺史组织疏浚洪水,并开萝州各府库,搭建收容所、施粥赈济。
当天下午,又追加一道圣旨给护国公郑载云,命他向滬南道各州府征调赈灾粮饷。
同时,他任命征和九年的文状元顾星阑为滬南道巡按使,与内都水丞舒湛南下救灾。两人除必要的吃饭睡觉外,不断换乘快马,昼夜奔驰,终于在六月初六赶到滬南道首府,萝州燮陵。
舒湛到任后立即组织萝州境内的外都水丞着手掘渠引流、疏浚河道。顾星阑则驻点萝州刺史府,监察和调配滬南道赈灾粮饷。
六月十二,翊王收到顾星阑发来的飞书密报,下令六王弟元旭再赴滬南,代国君犒赏赈灾有方的滬南官员,慰问灾民。
六月十三,大朝会散后,元旻独自站在大庆殿巍峨的螭陛上,透过五色冕旒,注视着一行又一行的臣子鱼贯而出,怅然若失。
走出后殿,春羽迎上来询问:“陛下,六王子的车驾已在南薰门外整装待发了,是否相送?”
步履匆匆的君王步履一滞,猛然抬头,转了方向飞快走向南熏门,眼眶微微发红。却走了没几步就停住,深吸一口气:“不必,回上书房议事。”
.
翊国东线,南下的官道上,徐徐行驶着一队人马。队伍居中的元旭年方十七,骑在高大的白马上,风吹过额发,他远眺前方、目不斜视,已有些稳重姿态。
他的身后,是一辆驷马并骖的奢华安车,车身由花梨木制成,长一丈二、宽一丈,朱色车盖、车帏,珊瑚色垂檐,两角各挂着一串风铃,随风漾起阵阵悦耳脆响。
车内用水精帘隔开内外两间,槅门旁一只小巧的三角铜香炉,缓缓流出月麟香的白烟,紫裙女子支颐坐在侧面,欣喜地看向掠过窗外的葱郁稻田:“原来,翊东粮仓是这样的。”
车后方的主位上,坐着一位盛装的美妇,目光慈柔:“等过了长流川,地势更平、水系更多,也只有如此,才养得起千万顷稻田……”
舜英啧啧赞叹:“听说,长流川以南的水稻都是一年两季的,真是富庶。”
美妇脸上漾起恍惚的笑:“吾年幼时,每年三伏都会去田庄里消暑,那稻花香啊…说不出是怎样的气味,就是让人安心,再听着一片蛙声,可一夜无梦直到天明。”
舜英笑道:“待六殿下顺利就藩,郑娘娘就可夜夜枕着蛙声入梦了。”
郑锦珠依然笑着,眼眸漾出泪花:“记得当年家父病逝、娘亲改嫁,我被选中纳入昇阳王宫的时候,比如今的你还小。一晃十九年,岁月不饶人啊。”
舜英忙宽慰她:“娘娘不妨往好里想,您离家去国时孑然一身、满目伤心,归来已有娇儿承欢膝下。若实在伤怀,还可去见一见令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