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正式开始,第一天由一位没有进行自我介绍的中年教授发下一份卷子,说让大家做做看。
参与培训的十九名学生都知道选拔从这份卷子就开始了。
“规则不需要我多说,相信能走到这里的每一位都有着强大的头脑和强烈的自尊心,如果遇到不懂的题目就空在那里,等明天会有教授来给你们做解说。好了,现在开始做题,做完的人直接交卷,之后就是自由时间,回宿舍也可以,到隔壁教室看书也可以,我就在隔壁教室。”
这位中年教授把卷子发下来,就这么施施然地走了。
教室里有监控,但在座的每一位都十分自觉,没有交头接耳,更没有四处乱看的,拿到卷子就开始埋头做题。
这就是他们以后的日常,不到一个月的培训期,基本就是下午做题,上午讲解,如此循环往复。每次做题都相当于考试,最后综合所有考试成绩,选拔-出前六名,代表国家参加最后的国际奥数比赛。
余京扫了一遍题目。
还好他上辈子一直都与数学题打交道,不会像绝大多数人出了社会后就会把曾经学过的知识都还给老师。
加上他记忆力上佳,看到题目就能从记忆库中调出这段记忆,解答过程他都能直接默写出来。
当然,他不需要默写,只要掌握了公式和解法,这些题目就算再变化一千次,他也知道怎么解答。
余京目光落到第二题上,相同的题目,相同的错误。
【有一叠n1张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正整数。这叠卡片具有如下性质:其中任意两张卡片上的数的算数平均值也等于这叠卡片中某一张或几张卡片上的数的几何平均值。确定所有的n,使得可以推出这叠卡片上的数均不相等?】(注1)
最后的数均相等变成了不相等,这道题目的意思就全变了。
数学题哪怕只是一个单词看错,都可能错误理解题目要求,所以奥数卷子到了国际赛场也会翻译成各参赛国的母语,这对很多不擅长外语的数理生来说简直帮了大忙。
可偶尔,卷子还是会出现一点小问题。
这张卷子,出卷老师就出错了这一道题。
也不是说出错,可能是粗心大意写错。
余京还记得自己当初看到这道题,就没发现这处错误,按照曾经看到过的类似题目的意思进行解题。
和他一样的学生不少,但也有近一半的人比较细心,按照卷面写的意思进行了解题。
第二天,批阅卷子的教授,也就是刚刚走出教室的中年教授,在解说时主动坦言自己写错了一个词,并夸奖了细心阅卷的学生,他也没批评另一半按照惯常思维解答的学生,只说让大家引以为戒,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千万不要想当然和我认为。
那次的教训给余京印象很深刻,自那以后,他看题都非常仔细,争取不会理解错出题者的意思。
这次,余京在那道题多写的“不”字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就按照卷面意思进行了解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