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月离开“皇恩楼”时,除了带走一本县志,另外就是自己带来的笔墨砚台,其余属于保安团的东西,他一样未取。
他整理完东西,关上门,在窗口静静地站了十多分钟。
他想着在保安团一年来的一幕幕,还是生出不少的留恋。
来时,是在楼梯上遇见的金不换。之后又与庄厚德大论书法。又在船家饭店“小鱼篓”大碗喝酒,却因酒风和发烟的事生出不快。
再后来,因发票审签一事,史达贵对他生隙,直至后来的积怨动武。
还有扈小芹,那拎着嗓门的冷嘲热讽,还有雷声响起时,回归出来的女儿本相……
那嘈杂热闹的单位,曾经让他多么讨厌,可现在一旦要离开,又有些许的不舍。
自己在这里,毕竟做了不少努力啊:办食堂,建厕所,提补贴……两骑走江村,单骑上黎州,苦口婆心正风肃纪……
他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满心希望把这个单位改造好,更是满心希望大家各方面都好起来——工作变好,有作为,有地位;生活变好,少饮酒,多节欲;素养转好,远离粗鲁,靠近高雅……
可是,他的努力,几乎是雨后的彩虹,江上的浮沤,转眼就不见了踪影。而且,眨眼之间,两位同事已经离去,一个为公陪酒,一个为私犯罪。都那么年轻啊,韶华可惜!
人生如梦,醒来方知。可是,多少人还在梦中沉醉啊,而且自己根本不愿意醒来。有人前去唤醒,还会受到喝斥或埋怨。
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醒过来的人。他自以为是,只是是不是真的是,自己也不清楚。
但他真心希望大家过得好。对于这一点,他心内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心甘情愿的。有好的赞词,自然是他希望的;倘若没有,或者反而收获了怨恨,他也原谅。
他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他能接受的,却是所有。
是的,他无法改变别人,哪怕他是抱着满腔的善意,也不能。
他曾经就想改变史达贵,可事与愿违。人家不仅不接受他的批评与规劝,反而积怨日深。
秦时月根本就没有起过报复之心,连幸灾乐祸之心都没有,更别说害他之心。可是随着案子的进展,拔出萝卜带出泥,这就怨不得他秦时月了。
史达贵完全是自作自受。为日本人办事,迟早会东窗事发,也得不到国人的原谅。可他走了那条负隅顽抗的绝路,倒确实很是出人意料。
也许他认为自己沦为日本人的走狗,无法再得到国人的原谅?还是由于长期任性惯了,无法控制自己?还是由于过着极富刺激的生活,精神状况极不稳定?
他如果能像那个河野英男一样,那会多好!认罪,悔过,有立功表现,而且对以后的生活有着正信的憧憬……
人生在世,很重要的一点,不在于以前做过什么,而在于今天认识到了什么,以后愿意做些什么。
去袁县长那里报到后,秦时月为河野英男说了一些好话,理由是人家有悔过自新和立功表现,应当予以宽大处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