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老师心里在想些什么,姜秋全然不知。
她中午喝了一碗地瓜粥做午饭,依旧觉得不满足,本想找地方偷偷吃两颗花生,却被赵玉兰打发着去山上砍柴。
他们家睡的炕可不能少了柴火,原本就吃的不怎么饱,再挨一冬天的冻,是个人都受不了。
姜秋带着狗娃羊娃上了山,还碰到村里好几个同龄人,全都背着个大筐,里面装着细碎的树枝和干叶子。
“姐,快看那边!”
狗娃指着不远处的小路,“那里有棵树倒下了,肯定有不少树枝子,咱们快去。”
姜秋也眼睛一亮,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现在见着个树枝子就跟见到大餐一样,这以后的日子简直一眼望得到头。
她心中叹气,但还是认命地背着竹筐跑了过去。
和她一样的还有不少人,不一会儿的功夫,倒下的大树旁就围满了村里的小孩。
半下午的功夫,他们就找到了一整筐的柴火。
背着沉重的竹筐往家走,姜秋还担心狗娃羊娃两个小孩背不动,可一转头,两人打打闹闹地跑了起来,身后满满当当的筐子里仿佛什么也没有一样。
她颠了颠自己背上的重量,感觉好像被嘲讽了。
回到家,赵玉兰坐在炕头弹棉花,姜老头在院子里修小马扎,这马扎前些日子歪了一个腿,平时忙的话将就一下还行,这闲下来还是得修好的。
“爷爷,我们回来了。”
姜老头依旧像以往一样沉默,只不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抬了一下头,又弯下腰继续干活。
把三个人捡来的柴火堆到堂屋里,姜秋四下张望了一下,“奶奶呢?”
赵玉兰头也不抬,“去村东头那个贺寡妇家了,她闺女前天感冒,现在还没好,好像是要烧起来,叫你奶去看看。”
姜秋“哦”了一声。
姜老太是队里唯一一个会点医术的人,据说还是家传的,村里人嫌去县城看病太贵,有个头疼脑热的就来找姜老太拿点草药。
这药也不是白拿,现在不兴给钱,就用粮食或者啥东西来换,算是看病钱了。
“今天回来这么早,呦,”赵玉兰抬头一看,满满的三大筐树枝子摆在灶火前,“这是捡了多少啊?”
姜秋拿水盆弄了点水洗手,又把狗娃和羊娃的手也洗了洗,这才道:“山上有颗桃树倒了,这些树枝都是我们从上面掰下来的,那树看着也挺大,有些年头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倒下来。”
赵玉兰笑道:“给虫子吃的呗,要么就是糟烂了,要是好好的也不可能死了。”
她忽然露出回忆的神情,“当初我和你们爸第一次见,也是在一棵桃树下面。”
听见赵玉兰讲故事,狗娃和羊娃立刻凑到她身边,竖着两只耳朵聚精会神的开听。
这年头村里没什么消遣的方式,大人每天忙种地就已经累得够呛了,但小孩子到底还是需要些业余生活的,于是,大人口中的回忆就是他们最喜欢听的故事。
姜秋也干脆盘腿坐到炕上,听赵玉兰讲。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