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转载请注明来源:比奇屋biqiwu.org
走到澄碧堂石桥边,就有一个内侍殿头已经准备好了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八个身强力壮的黄门在小轿四周已经准备就绪。
赵灵笙坐上轿子,杏梅、蕙兰、玉竹、翠菊四位侍女,一左一右分别在轿子两旁,杏梅高声道:“去东宫!”
太子东宫原来是宋高宗生母韦太后慈宁殿中的一个偏殿,宋孝宗册立庄文太子后,这才将太子宫搬到了丽正门内南宫门外的空置宫殿中。
根据《南渡行宫记》的记载,太子东宫的正殿为新益堂,其东、西两厢为圣堂与祠堂,圣堂祭奠孔子,祠堂祭奠先祖。
在正殿后,还有资善堂、凤山楼、荣观堂、玉渊堂、清赏堂、绎己堂、射圃等建筑,由名字就能感受到清新雅致的建筑风格。
杨万里担任东宫侍读期间,就有一首《谢皇太子三月十九日召宴荣观堂,颁赐金杯襭(xie)罗》的诗作。
春草池塘太液旁,水精宫殿牡丹香。
惭非绮里攀鸿翼,也侍承华宴凤庄。
玉唾银钩看落笔,绣袍金碗拜盈箱。
迎门儿女牵衣袖,搜得随侯与夜光。
小西湖到东宫的一路上,赵灵笙看到了不少的黄门和宫女行色匆匆,她心里不由得更加担心起来。
东宫的卫士一见到杏梅等四位侍女,知道是祁国公主来了,二话不说就立刻放行,小轿得以一路来到了东宫的寝殿外。
赵灵笙走出小轿,走在轿子前头的内侍殿头尖声叫道:“祁国公主到!”
寝殿外的黄门和宫女一起行礼:“公主万福。”
太子东宫的官员也向赵灵笙作揖:“公主。”
赵灵笙的四位侍女也对东宫的官员们行万福礼。
叉手礼
万福礼
东宫的寝殿有三间,外面两间是内侍和婢女值夜的地方,一旦太子有任何需要,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回应。
最里面一间才是太子睡觉休息的地方,这里除了最贴身的内侍和侍女外,外人一般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赵灵笙来到第二间,见到老爹现在的皇后杨桂枝端坐在交椅上,身后站着四个侍女,不时的看向里间。
赵灵笙赶紧来到杨桂枝面前不远处,左手扣右手,拇指交叠翘起,低头,躬身屈膝,双手下摆于腹部,说道:“娘娘万福。”
四位侍女也在赵灵笙身后行万福礼。
宋代的称呼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比较乱,叫曾祖母为大妈妈,曾祖父为公”,祖父为翁翁或大爹爹。
皇子皇女叫自己生母为【姐姐】,叫皇后更多的是【嬢嬢】。
我搜集了一些资料,所以本书的一些称呼,部分沿袭现代熟知的称呼,考据党请高抬贵手。
杨桂枝穿着青色大袖衫和青色的长裙,高髻上插着金帘梳,她虽然比赵扩还要大六岁,不过却因为保养得当,看起来却如同四十岁不到的美貌妇人。
杨桂枝看着赵灵笙,和颜悦色的道:“笙姐儿来了,你爹爹在里间呢,等会儿等他出来我们一起去看你三哥。”
赵灵笙着急的问道:“娘娘,三哥怎么就突然晕厥了?”
杨桂枝的表情一下子晴转多云,她缓缓的摇头:“我也不太清楚,曾御医已经进去诊治了,等会儿询问他就知道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明月梦婵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