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大官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章相却不知诸葛孔明未出草庐而知三分天下乎?”
张商英的情绪很高,似乎全然不管章惇脸上难看的神色。
“张大人此比怕是太过了吧?说起此人,姓江名耘,会试成绩排在倒数,藉藉无名之人而已。”
章惇自是不服。
曾布与章惇一向不睦,此次自然乐得向着张商英,说道:“举贤任能,宁可错,不可漏,不知章相为何处处为难?”
“兵者,大事也,我也是为了慎重起见,何来为难之说,哼。”
章惇毫不示弱的说道。
“且住,诸位都不要吵了,先把名次定了吧。
时间也不早了。”
赵佶出言说道。
右相韩忠彦奏道:“此子的卷子可定为二甲,以示嘉奖。”
“我也以为可进二甲之列。
文采的确是不行,但策试考得是策,而不是诗词歌赋。
文采再好,从政治业均无大用。”
张商英六十岁上下,虽然不象章相一样是个三朝老臣,但也是历经二朝,资历较深。
一直没言的礼部尚:“皇上,此次的殿试的一甲经过诸位大臣、翰林学士院、和礼部的筛选,已经初步定出了七位人选。
还请皇上与诸位大臣定夺。”
赵佶欣然说道:“李尚书快快报上名来。”
李格非拿出卷子奏道:“建州游酢,会试成绩第一;杭州沈鸿博,会试成绩第三;京城郭思,会试成绩第七;丹阳杨明镜,会试成绩第十一;宿州崔善厚,会试成绩第一十七;濠州曹季夫,会试成绩第二十二;还有一位就是张相手中那位,丹阳江耘,会试成绩会试成绩第三百零七位。”
按李格非和那帮翰林学士的审阅,江耘的卷子原本并不在内,只是经过了刚才那一出,哪怕是最不会观风向的,也不想因此而引火上身,反正提的只是人选,定还是由你们来定。
“哈哈哈哈,想我大宋立国百多年,从未有过会试成绩在三十名以下的状元,何况是三百多位,并无此先例,张大人欲开先河乎?”
张商英见章惇难,本欲反驳,却一时语塞,这三百多名,的确是太差了点。
赵佶皱着眉头看着大笑不止的章惇,心中一阵厌恶,倒不是因为他贬低江耘,而是实在不能忍受他旁若无人的样子。
枢密使曾布早已将赵佶脸上的细微变化看在眼里,出班奏道:“章相此言差已。
开科取才,本是为国纳贤。
纳贤之要,虽在于考核,但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昔日汉高祖纳大贤于布衣,唐太宗招谏臣于敌营,却不是以成绩取人,至于从先例上来说,更是开了大大的先河。
且先帝仁宗变法图强,更是先例之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