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biqiwu.org】第一时间更新《我有一座随身海岛[天灾]》最新章节。
第三十九章
化肥
梁家村的人这几天已经准备起春耕的事宜。
一冬天厚重的积雪覆盖在大地上,又经历过一场洪水。土层十分溼潤,甚至已经到了溼潤的不适合耕种的地步。
但是这几天一直艳阳高照,将田地表层晒的有些板结,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干裂的纹路。村里人判断现在的地已经可以开始耕种,这几天纷纷带着农具和种子上山去。
一场洪水让梁家村的人口减少了至少1/4,可是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迅速补充了这一缺口,反倒比从前还要热闹。虽然都因为村里长辈或亲人的去世而感到悲痛,可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尤其不能误了耕种的大事。
梁家村的土地零碎,上不了大型农机,最多也就是用一些半自动的机械,很多人干脆完全依赖人工,反正人均耕地也不多。
隔壁的临山村就不一样,平坦的大块土地十分适合机械化。但他们的耕种活动还没有开始,因为土地乍一看是干燥的,其实下面还是富含水分,大型农机容易陷进去,还要再等土层更干燥一些再说。
梁衔月家在梁家村其实是有土地的。他们一家搬到市里以后,这些地也不能荒着,最后都给了四爷爷家和三姑奶家种。
三姑奶这些年也很少再上山,家里的土地连同梁康时给他们家种的那几块地,都是三姑奶的儿子杜凯一起在种。
今年情况特殊,梁衔月家搬回了梁家村,众人也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对春耕十分积极。杜凯就特意来了梁衔月家,让他们把地拿回去种。
梁康时其实不太想要那些地。那几块地在半山腰上,土质说不上好,即使精心照料产量也是一般。离家里还很远,平时去一趟要先骑十几分钟的自行车,然后爬一段山路。收获的时候更不容易,下山的小路又窄又陡,连独轮车都上不去,只能靠人力把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扛下山。梁康时和甄敏都或多或少的有点腰伤,就是年轻的时候扛玉米累出来的。
————
————
贵妇人不解:“我从没来过安城。”
于是梁康时对杜凯说:“我家那几块地也不多,一直都是你们家种着的,你们还是接着种吧,我有个朋友最近打算搬到梁家村来,我想跟着他做点小生意,种地恐怕也兼顾不上。”
几个人忙活了一会,车上的东西都被卸到院子里。货车倒车离开了,梁康时问道:“还有多少行李没搬来,我开车和你一起回去。”
杜凯走了没多久,梁静也跑过来问这几块地的事。四爷爷和四奶奶家里的地虽然不多,但是两个老人也种不过来,平时在村里还要雇两个人帮忙,怕误了播种的时间。
梁衔月早在看见这几辆货车的时候就把车停下,易君更是猜出了他们的身份,让梁衔月摇下车窗,自己仔细打量着,好像要把那个贵妇人的模样印在脑海一样。
“也快了,我们从你大姨家回来的时候顺路去看过他们夫妻俩,这几天他们就该陆续把行李搬过来了。”
贵妇人追问道:“你确定是两个女人?”
“行,那你们收拾好了打个招呼,我们给你送过来。”东西还都放在梁衔月的空间里,甄敏担心黄一峰突然需要,一时准备不好。
黄一峰摸了一把头上的汗:“再等等吧,我这刚搬家乱糟糟的,也不急这一会。”
“这样也不错,爸你还可以趁这个机会给咱们家多换些物资囤着,那黄叔打算什么时候搬过来?”
梁康时知道自己不答应的话杜凯也不好意思白种他们家的地,于是点头同意:“成,到时候四叔家帮我们种的地也是一样,我们家就不留地种了。”
梁康时微微一笑:“我们家月月真是长了个聪明的小脑瓜。你猜的都对,峰子是准备在梁家村开个小店,就打算把我们家旁边那个小超市租下来。村里人没有门路从市里搞来商品,可是需求并不会少,正好市里有商品的人缺粮食,峰子在中间搭这个桥,赚点辛苦钱,至少能保证他们夫妻俩在梁家村生活。”
男人奇怪道:“刚刚有两个女的坐在车里一直盯着你看,我还以为她们认识你。”他语气一顿,“不会是原来16号别墅里的人吧?”
贵妇人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但并没有对拦下车辆的门卫发火,而是耐着性子说道:“我们是要搬到16号别墅的新业主,已经和你们提前打过招呼。”
门卫赶紧找出本子来:“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我们有规定,我还得跟您要确认一下之前登记的姓名。”
“走吧,月月。”那几辆车很快朝着小区内驶去,易君把视线收回。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