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是青色的世界,青釉的稻杆直如标枪,被山风一吹,如浪潮般微微弯腰,可视风吟;青釉的稻穗已经开始结子,剥开后,一点乳汁似的莹白液体沾在手上,舌尖轻尝,香甜可口。
“感谢上苍照拂,祖宗庇佑,我王家又得一个好丰年啊”舌尖上传来的香甜,让王世华忍不住感叹,幸福充盈于胸。
王世华走在沟渠边,右手手指张开,与稻穗轻轻擦过,手中传来的感受让他的心异常平静。
一些妇女抱这头帕,背着背篓,带着自家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在细心的除草。
“过来都过来”王世华跳到马背上,对四周招手并大声吆喝。
少年们顿时不顾一切的欢快跑过来,将王世华团团围住,擦着汗水,眼睛里冒着惊喜的期盼。
“你们今天读书了么”
“今天放假,专门给家里的田除草。”
王世华满意的笑了起来:这样的问答已经历了无数次,可每次王世华都会如此问王家尚武,有的是勇猛之士,可王家人以前都不爱读书,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还真没几个善谋者。还是在王吉安的推行下,大家才渐渐接受了读书也有出息的观念。二虎、大狗子这一代人算是享受到了读书的好处他们全都识字。
“好好发糖,发糖。”
听到这话,少年们火速排成一排。王世华下马,从马身上的篓筐里抓一把糖放在第一个少年的手上,然后摸了他脑袋一下,笑道:“武功要练,可书也要好好读,晓得了么”
“晓得了,谢谢世华少爷。”
无论男女,都是摸一下头,嘱咐相同的话,再发一把糖。少年们高兴,王世华更开心,尤其是看到他们都很懂规矩的把糖小心装进口袋,留下几个,快速向直起身看过来的阿妈跑去,将剥掉糖纸的糖果喂进阿妈的嘴里,母子一同甜蜜的笑着再次给王世华鞠躬道谢,王世华心头更是幸福当然,这是王世华对他们进行了两次教育后的结果。规矩一旦养成,就会形成风气,一种让王世华及其后代都会感到幸福与充实的良好风气。
石桥的下游是百十个孩童在戏水,或游泳,或钻进水里,或骑在牛背上往水里跳他们最大的也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五六岁。在家族的庇护下,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时期。
当王世华的身影出现在石桥边,这些孩童可没有刚才那些小少年的规矩和纪律性,一拥而上的将王世华围在中间,纷纷向王世华伸出手,大声叫着“少爷,我要糖少爷,我要瓜子”
王世华和护卫队的马匹上驼的全是这些零食,自然会满足孩童们小小地要求。事实上,只要他们认得自己是少爷,为未来的尊卑规矩打下了基础,王世华就很满意了。
可在上游,就完全是另外一幅大人的情景了:上游的左边靠王家坪的那一边,几十位姑娘正在洗衣服。说是洗衣服,可这是早上,洗衣服不过是个名目,真正的目的却是在看河对岸,想从那数百条精壮的少年中挑选如意郎君,还时不时的娇笑着对心上人指指点点,想引起心上人的回应目光。湘西人好爽,姑娘也直爽,看上了就愿意付出一切,绝不后悔,并不介意女追男。
那两三百个十五到十八岁的精壮少年正在接受家族训练:要么在水中捉对用木制兵器厮杀,要么在岸上统一练拳练棍,要么就是在枪口处用绳子吊着快拳头大的鹅卵石,用来练习臂力和稳定性子弹金贵,他们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才会有十发子弹,平时只能干练。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多么熟悉的场景,却物是人非:自己当年在这里受虐时,对面的姑娘好像也是如此品头论足,只是那时的姑娘如今只有少数几位和意中人喜结连理,绝大多数都成了别人的堂客一波又一波,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看到这些,王世华和护卫们一样,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和心态,羡慕的看着他们,脑子里浮现出一幕幕当年在这里一样受虐时的酸甜苦辣。可反过来想想,自己当年在桥下,看到桥上的人时,又何尝不是羡慕的直流口水
进入王家坪,一条数百米长的笔直大道,从山寨大门口一直通到了族长家的大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