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实令法正心悦诚服。”
法正说着,便捧起茶碗,抿了一口。
曹朋忍不住笑骂道:“孝直生的一张好嘴。”
“他那功夫,全在嘴上。”
在曹朋下首处,还端坐一青年。
说青年,年纪却显得有些大,约在三十一二左右,和曹朋有些相仿。个头与曹朋相若,都是八尺靠上身高。姿容俊美,气质也极为不凡
“孔明,莫非不服”
这青年,赫然正是诸葛亮。
德阳一战,诸葛亮在无奈之下,最终投降曹朋。
不过,他却不愿意归降曹操。原因嘛确是当年曹操攻伐徐州时,曾数次屠城。诸葛亮祖籍琅琊,在那次战火中,也受到了不小波及,甚至有一些亲人丧命。这也是诸葛亮对曹操颇为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朋没有杀诸葛亮,而是留下他性命。
诸葛亮又不甘心就这样遁世,在曹朋的劝说下,最终答应,充当曹朋幕僚。
而曹彰那边也没有为难,赦免了诸葛亮的罪名。
就这样,诸葛亮随同曹朋,便留在郫县。
听闻法正的话,诸葛亮嘴角一翘,“若使孔明有三年,不,两年时间,便可防备你偷袭绵竹。”
他这话里,显得不服气。
与法正相比,诸葛亮对西川的了解,终究不足。
他根本没有想到,还有阴平小道这么一招,以至于法正攻占绵竹,使得刘备整个局势,一下子大变。
而法正则显得不屑,冷笑一声道:“便是我不走阴平小道,孔明你凭葭萌关,便能挡住公子脚步告诉你,公子一直不肯强攻葭萌关,是在等彰世子。若彰世子当时能再快一些,只怕你葭萌关,休想守住三十天。”
诸葛亮,顿时无语。
打仗靠头脑,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智谋并非是一切。
诸葛亮也是个能用奇谋的人,奈何曹朋当时选择了步步为营的招数,令他也束手无策。
见两人争吵,曹朋也是头疼。
连忙摆手,示意二人莫在争执。三人喝了会儿茶,诸葛亮话锋一转,轻声道:“彰世子这种性格,虽不甚好,但是于公子而言,却正合适。”
曹朋功劳太大,换个人,不免会生出功高震主之心。
狡兔尽,走狗烹
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曹朋闻听笑了笑,斜倚在靠椅上,沉思不语。
若换做是曹丕,只怕二话不说,先斩了吴懿,才会向曹操禀报吧
“休要再谈这烦心事,你我饮茶,饮茶。
难得大好天气,正是悠闲之时,何苦为些许琐事而烦忧呢”
曹朋笑着,端起茶碗。
只是这心里面,却在嘀咕:曹操登基了这与历史,又有不同。只怕他这登基,更多是在为曹彰打基础。只不过,他下一步又会如何呢
益州大战已停息半年。
成都在一年中历经两次动荡,也是元气大伤。
曹彰占领了成都之后,在曹朋的推荐下,他招揽了刘巴等人,负责恢复益州民生。
只是,这破坏容易,建设却难。
想当初,曹朋有数年时间,把个益州经济给搅成一锅粥。
而今要想恢复,没个十几年时间,恐怕也难以达到原先的水准。不过,至少曹彰在努力不管他做的有多么生涩,他都在努力的恢复原貌。
建安十六年末,曹彰命人从南郡和汉中两地,征调粮草五十万斛。同时有派人自河湟购来牛羊无数,以帮助西川百姓渡过难关,恢复民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