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比奇屋】地址:biqiwu.org
除了这个用以度量现实的休谟指数之外,基金会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设定体系。
那就是模因。
模因并不是scp系列自创的名词,但将其这么大规模地应用在创作中实属罕见。
很多人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这个词汇,因为与他们的生活并不相关。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众”概念。
但不得不说,第一个将“模因”写进基金会的人简直是个天才。
这个词所包含的范围太广,而它本身的定义又太过微妙,让人一旦了解就忍不住去衍生出更多设定。
这个概念最初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指代“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模因(meme)一词本身就是基于古希腊语mimeme
(μ?μημα)(模仿事物)并由生物学的基因(gene)一词变化而成。
换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模因就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习以为常地接收,并且传播出去的一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看到的事物、听闻的消息、知晓的知识。
总之,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与文化传递,都是模因传播的一部分。
因为这种无法抑制的传播具有与基因的传递相似的遗传性、变异性和选择性,所以又被称为“模仿的文化基因”。
——模因传播的过程就是模因遗传的过程,如某种宗教信仰传播时,宗教信仰作为模因,不断地在信仰者身上遗传;
——模因的传递过程并非都是完善的,如人们在转述一个事件时,或许会添加一些细节,或许会删减一些内容;
——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模因更易于被传递,另一些模因则从来得不到传播,这与它们本身的受欢迎程度有关。
总结一下,这东西就是信息与文化的基因。
基因遗传会重组、变异,模因的传递也会重组、变异。
世界上以基因为主题的文化创作有多少?
不计其数!
横向对比一下,就不难发觉模因这个概念的创作潜力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炮灰的人生2(快穿)》《万人嫌断情绝爱后》【22文学】《赛博朋克:2075》【笔趣读】《重生西班牙》《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穿越流小说】《又逢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