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一锅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早朝结束,李隆基叫上三个宰相,一个尚书,以及那个少府监的少监源乾曜,回兴庆殿。
兴庆殿里有一个宫女在那纺线,唰唰唰的。
五个人一看,明白,这是又出了好东西。
而且无须多问,定然是出自那个庄子的李易之手。
于是五个人开始围观,三个宰相和一个尚书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弄出来线了,哪里不对吗?
倒是源乾曜越看越觉得神奇,少府监更多的工就是监督和统筹制造东西。
之前他就拿到了一大堆图纸,然后制了军用水壶、兵工铲、帆布包。
工匠们都说本事了得,于是他就专门去查各种现在的器械。
纺线看过,手摇纺车。
可现在这是三线同纺?这速度,简直是在飞。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源乾曜边看边嘟囔。
“源少监看出什么来了?”
姚崇纳闷,纺个线而已。
“姚相可知民间如何纺线?”
源乾曜很自然地问。
姚崇心一抽抽,顿觉不妙,民间怎么纺?我没了解过呀。
“陛下,臣请叫民间纺车过来,以对比。”
源乾曜没法指责什么,也不敢,只得提出个要求。
“朕早有准备,来人,把民间纺车送上来。”
李隆基看三个宰相和一个尚书时,心情不好了。
不懂是吧?百姓的事情都不懂是吧?
上次叫你们打谷子白打了是吧?民生的事情你们不关心,一天都在盯着什么呢?
具体的兵事你们不知道,朕不怪你们。
水利你们想不出好办法,毕竟很难,朕不多说什么。
赚钱……赚钱就没指望过你们。
可是现在又涉及到农事了,看不出来么?一个轮子纺线你们也不晓得?
哦,还有账目,你们就不知道弄出来新的方法?还是李易给出来了,你们才照着学。
要不朕每天不开朝会了,去李易庄子吧,至少朕问什么,易弟能给出好办法。
等着原始的纺纱设备送过来,有宫女操,众臣终于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同时他们也看出来陛下的不满。
“陛下,臣觉此物,当纺织利器也。”
姚崇开窍了,连忙补救。
可惜李隆基已经失望了,他强笑颜道:“当推行出去,以利大唐。”
“臣等遵旨。”
大家赶紧把这个上升高度。
李隆基兴致索然地挥挥手,自己转身先走了。
留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各有所思,然后眼神交流,似有所悟。
当天上午,就广发告示,欲招百工之首行新物之研发,重赏。
宰相们懂了,想要好好活下去,必须把李易给压下去。
那么只能以百工做出好东西把李易的各种新东西给盖住,不能再让李易出风头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