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奇屋【biqiwu.org】第一时间更新《迢迢远山寒烟翠》最新章节。
朝阳县佛道并不兴盛。街上虽偶见化缘的和尚尼姑,但城外的宫、庙却没有特别出名的。
沈家家庙算是最出名的一座了。但它不是那种烧香祈福的庙,百姓们也不会来此求缘解签。
说它出名,是因为常有养不活的孩子被偷偷放在庙门口,或孤寡,或乞丐到庙门口乞钱、乞衣、乞食。
家庙在一座土坡山上,此地又名寡妇坡。
杜兰芳被送进来后,冠主直接把她领到了背面的一处小房子里,指给她看:“你就住在这里。这个菜地,你平时收拾一下,也可以填填肚子。从这里往下,西边有条溪,你平时吃水就去那里挑。屋后有水缸,存的水就放在那里。”
“这里是灶,你在家里也该做过饭,这个难不倒你吧?”
“这里放柴,每十日给你送一回,平时省着点用。”
冠主年约五旬,长脸瘦眉,面容严肃,对杜兰芳十分冷淡、
“每一旬,我会让人给你送米和盐,要什么东西你可以告诉她,下一回会给你送过来。但也只能要该要的,不该要的就别开口了。”
“这里离山门最远,不会有人走到这里来打扰你。屋后面就是野地,如果你想从后面出去,走上五十里也见不到一个人。”
冠主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在提醒她什么。
“你好好的在这里住着吧。沈家仁慈,会给咱们教老送终的。等人没了,就在这山下点个穴,挖个坑埋了。也不必怕没有香火供奉,住在这冠里的每日都要念上百十遍经义,点上百十根香。”
然后,冠主就走了。
杜兰芳送了两步,再回来就发现这里只剩她一个人了。
她身后的房子平平矮矮,半间是起居之地,另外半间就是灶房。
没有净房,也没有寝室。
榻就摆在屋里西边,东边摆着张桌子,想是用来吃饭的。屋里就一桌,一椅,一榻,一箱。箱子空空的,打开看,里面还有老鼠挖出的大洞。
墙壁斑驳,没有字画摆设,只有一卷旧观音像挂在正中间的墙上,一个旧蒲团放在角落里。
哪怕是白天,屋里也昏暗的像夜晚。
杜兰芳呆呆怔怔的,半天才发现,原来这屋里没窗,只有一扇门。
旁边的灶间倒是大,一个灶头,灶上摆着一个大铁锅。灶台上有一个落满灰的小瓮,她走过去打开,里面是灰色的粗盐粒,她捻起一把捧在手心,发现灰灰白白的,分不清是盐还是石头子。
她轻轻叹了口气,捧着盐瓮往外走。这是她唯一的调料了,剩下的油、酱、醋都没有,不把它挑一挑,怎么吃呢?
在灶间里面还有一个半大的陶瓮,她过去推开盖子,里面竟然不是米,而是腌菜。
那米呢?
她抬头往上看,见房梁上吊着一个篮子。她用勾子把它放下来,果然,里面是半袋壳没磨干净的糙米,灰黄色,不是白色大米。
这就是她的“口粮”了。
水瓮在后头,她从灶间出来绕到后面,见瓮中还有三分之一的水,瓮底全是泥沙。旁边是有两只木桶和一根桃杆。
今天是别想去挑水了。
她先把锅倒过来,抹干净里面的灰,再把瓮里的水倒到桶里,先澄一澄再下锅。
她找到了油布盖着的柴,也不多了,而且全是粗枝,需要先劈成小块才能点火。
她在柴底下找到柴刀,捡出两根不粗的柴劈了,手心就已经磨出了血。一趟趟抱到灶间,把灶清干净,灰只能临时堆在外面。双臂已经酸得抬不起来了。
她把柴塞进去,拿打火石生火,可不管怎么打,火就是生不起来。好不容易点上了,不等她把柴枝点燃,火就又熄了。
天色转眼就暗下来了。
山里暗得快,周围传来倦鸟归巢的鸣叫声,呜呜咽咽。
现在灶还没升起来,水还没烧开,等煮好米汤吃下肚,只怕要到半夜了。
杜兰芳蹲在灶间冰冷的地上,手上全是伤口,身上又是灰又是水,身上冰冰冷冷的,周围一个人也没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