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转头,心中涌出一阵雀跃,顾绾有些犹豫的说道:“有一个给我哥哥看病的大夫说过,用羊肠线缝合伤口,比其他缝合更有用。”
“我知道了,多谢了。”
水生转过身子,和几个人抬着担架走了出去。
此时顾知看着顾绾开口说道:“我们走吧。”
顾绾注意到,顾知有些心不在焉,而且这条路也并不是回家的路,顾绾赶忙开口说道:“爹爹,你要去哪里啊,如果再不走,我们就迟了,牛车就该走了。”
可是顾知依旧没有说话只是一直往前走。
走过一条小巷,他们来到一处两进两出十分雅致的宅院处。
顾知指着这座宅院,有些哽咽的说道:“阿绾可还记得,你娘亲最喜欢在院子里的榆树下绣花,我和维钧读书,你在和你耐你娘亲说话,我们一家人在这个院子里多好啊。”
顾绾的脑海里虽然并没有那些记忆,可是她却可以想象的出来,因为那种生活,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她都没有体验过,而且无比憧憬着。
“可是我却没有守好这个家,甚至于给吾儿买药都要你用自残相逼。”
顾知站在宅院的阴影处,低着头,无比落寞。
“爹爹,不要哭。”
顾绾说道,因为她已经看到顾知脸上的泪水了。
“一切都会好的,只要哥哥的病好了,一切就都好了。”
“阿绾说的对。”
顾知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他拉着顾绾的手,又开口说道:“不过你要答应爹爹,以后不要在做这些傻事了,读书人的名声算什么,若是我的阿绾再受这样的伤,为父还有什么脸去见你的娘亲。”
“我知道了。”
顾绾坐在牛车上,回想着自己在太仓经历的一切,她承认方才那个所谓的自残,并非是她激动之下做出的决定,只是唯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把药带回来,顾维钧才不至于无药而医。
渐渐远去的太仓城消失在眼前,顾绾在城中见到有钱人家豪奢的马车,也看到了城市中无产百姓的窘境。
清河巷中大部分人都在太仓城中的工场干活,一个月的工钱也只勉强够一家人吃喝,若是在生个病,恐怕就吃不消了。
此时的江南,已然出现了极为繁荣的商品经济,可是繁荣之下却隐藏着大明最为严重的问题。
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使自耕农们失去了土地,被迫在城中从事手工劳动,而大明的税收主要集中于中小自耕农的田税。
而税源减少,等于慢性自杀。
顾绾摇了摇头,暗道她一个女子想这些事情干什么。
第二十七章人穷志短
第二更有点晚了
紧赶慢赶,他们总算是在赶在晚饭前回去了。
顾绾饿的心里难受,可是为了省那顿午饭钱,却也无可奈何。
正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顾绾之前也私下里想过,若是顾维钧能考中秀才,然后再考举人,最后考进士什么的,现在她只希望他的病能能好,以后能吃饱饭就好了。
待到两人回到家中,已然是饥肠辘辘,只想着能有碗热饭垫垫肚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