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组装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维护也很麻烦。
中国的战术机追求的都是结构精简,比如,f4战术机大约有700多万个零件,这么多的零件,即使有图纸,想要组装起来也非常麻烦。
苏联的战术机,已经进行了精简,减少到大约500多万个零件,生产和维护的要求极大的降低了。中国的j8战术机则是精简到了300多万颗零件。
简化了零件的数量,虽然也减少了不少的功能。但却是为量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假设不简化的话,以中国的生产力,每年生产几百架战术机,远远不够前线的消耗。但简化之后,中国的战术机月产能就可以超过1000架,量产带来的是生产成本降低,以及更易于维护。
枭龙战术机很大的程度上接近于歼8战术机易于维护、容易量产。
而东德的战术机部队,已使用10个月时间,估计也是深有体会。接下来,由中国枭龙战术机的原生产商成飞公司的团队的帮助下,以及原本东德的fc1的维护人员和战术机卫士的帮助下。
生产正在迅速的组装,并且,逐步开始投产。实际上,组装生产线并不复杂,东德自己吃透后,都可以搞出更好的。
但关键是,多年来东德并没有自己搞战术机生产的经验,中国帮助东德方面补课。而随着生产线的投产后,各种相关的零件也是由东德的工厂自己生产。换做是其他国家,肯定是不行的。但东德好歹是世界前十大工业国,现在的东德比工业产值,甚至超过中国。
大量的零件生产任务被分给了东德几千家工厂之后,整个东德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极大的用。
计划经济体制最怕的不是任务困难,技术攻关难度高,而是怕找不到方向,一旦指明了方向,而且,以东德的能力是可以完成的了的。
于是,东德数百万计的产业工人,爆发出了力量。
首先,东德方面先尝试按照说明书组装把中国生产出来的零件,不断的学习说明书和技术资料,仅在格纳库里面,以手工的方式进行组装生产。
实际上,这是全球大多数国家战术机的生产模式,只有极少数国家,才掌握了战术机快速量产的技术。
这少数国家既是美国、苏联和中国。
除此之外,就连英国、法国、瑞典、以色列、日本之类的国家,战术机生产都是以收工的方式把几百万个零件一个个组装起来。其组装的效率也非常感人,每个月生产几架战术机,能生产十多架二十架就算是量产了
而中国通过不断简化战术机的零件,使得其生产逐渐开始接近于汽车行业那种高效率的生产。
提供给东德的生产线,也是量产每月可以组装100架战术机,年生产1000多架战术机的流水线。
不过,生产效率除了取决于组装生产线之外,更关键的是合格零件的生产,即使中国简化了战术机的零件,总共也想需要316万个零件。所以,能完全国产化生产战术机的国家,必然是工业强国
东德就非常符合这个条件
尤其是,东德的2000多数技术人员,拿着全套的零件,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一台fc1枭龙战术机给组装起来。
之后,试飞卫士驾驶飞行和射击,基本上运行正常,没有出现故障。
负责枭龙战术机研发的总工程师杨伟,看了之后,也表示说道:“东德的同志很有干劲,技术工人的素质也非常高。预计,fc1枭龙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就可以组装完成,7月就有希望试产,也许,明年就能量产了”
量产并不取决于生产线,而是,东德的工业体系,可以生产全套的零件和部件。几百万个零部件,分给了整个东德的工厂生产。
一旦东德的工业体系释放自己的产能,那么战术机的数量将以每年上千架效率供应前线,另外,还可以通过出口给其他国家,给东德赚取外汇,缓解其经济上的困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