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百五十年,扬州府历经十朝帝王,举人进士到是出了不少。
要是在北方省份,扬州文教可谓拔尖。可好死不死的,扬州偏偏在大运河畔,又南临长江。这是算江南呢,还是算江南呢?
要是算江南,那好,江南十府如今这年头,比的可不只是中进士的人数。
只出进士算什么本事?人家比一府出了多少状元。
要是比有钱,扬州人敢跟苏州人叫板。比美食,淮扬美味不呈多让。比美女,那更是除了秦淮行院,就属扬州瘦马了。
可是比起文教,扬州人就不敢吱声了。
以至于世人讥笑扬州是一城盐贩子,扬州人还真没脸回嘴。
可想而知,扬州市人阶层对才子的渴望,简直到了疯癫的地步。
幸亏老天垂怜,去年,也就是弘治十五年的壬戌科殿试。扬州人康海一跃龙门,终于辣块你个妈妈地中了状元。
其实康海籍贯是陕西,去年中状元,也是以陕西西安府人身份登第。
不过扬州人哪管这许多。已经等了一百五十年的扬州人,逢人便说俺们扬州状元康对山。
这说起来倒也不是给自家脸上贴金。康氏自打康状元曾祖开始就在扬州做生意,四代下来。尤其康海更是在扬州出生,在扬州受教。自然算扬州人。
康家虽然荣登士族,但是族中做生意的依然大有人在。康状元兄长就在城里开着三十来家铺面,做着十几行的大生意。
如今康状元去了京城当起了翰林,康家才子的名声,便落在了族中排行最小的季弟康克宽头上。
至于康克宽到底算几分的才子,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不过康克宽到是十分享受这个第一小才子的称号,这会儿见众官员朝他行礼,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挥挥手:
“好说,好说。”
康克宽扇着鹅毛扇子,看他一身衣着打扮,到真像个遗世而立的骚人墨客。只是他扇扇子时候,眼睛总是不不自禁往朱琇莹身上瞟。顿时让朱琇莹心底不喜。
“什么第一小才子,也不过是个心怀不轨的登徒子罢了。”
这么一想,朱琇莹便习惯性的往程恪身边挤。
”嗯哼!”
一声假咳,近视眼的朱琇娘听到声音熟悉,这才发觉康克宽身边那中年文士。顿时一阵发慌,只想躲到人群里不被那文士瞧见才好。
这中年文士岂是旁人,正是朱琇娘自家老爹,朱友檀。
一旁的康克宽倒是心底大痛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