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转载请注明来源:比奇屋biqiwu.org
程老板接过话道:
“一事不烦二主,汲堂你既为这篇短文请了序,这部传奇小说是小玩意,却是人人爱看的,马老我可不敢奢望,便请你做个序吧。哦,还没问这部稿子有名否?”
程恪应道:
“《聊斋志异》”。
程老板双手拍掌:
“好名字!既然汲堂总计出了十五两银。那干脆,我也先支付你十五两银,后面分成就扣除你十两,五两也算我馈赠,买的是你才情,你若后面还有好文,只管拿来我铺上就是。可好?”
程恪听到这些话,就算他心理年龄将近40,毕竟身子还是个才十四岁的孩童。一时激动,脸上终于露出了舒畅的欢笑。此时心底只有一个声音在来回荡漾:
“终于成了,一炮打响,要发财啦!”
二人这便在朱友檀的见证下,互相签订了契约,约定五五分成。程恪一季来铺上收利一次,收满三年为期。
这期间还闹了个小笑话。
程老板问程恪署名写谁,程恪当然是要署名权,就说直接写自己名字就好。
结果一堂的人看他眼神都不对了。
朱友檀更是气的要上来骂他,搞得程恪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他找陈小春一打听,才知道自己又犯了拿后世习惯套用当下的错误。
后世里当做民族文化瑰宝的古典小说。在明朝这个原本的时代,其实是上不得台面的小玩意。
这个年代,有身份的文人讲究写诗寄情。只有那些平生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才会做小说这类消遣文事发家致富。
然而就算是落魄文人,也不愿著名,而是以笔名替代。以至于后世里,很多经典小说都不能确定小说原作者到底是谁。
譬如大名鼎鼎的《激nping梅》就是例子,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可是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成了后世一桩公案。
还有一种情况,是身份贵重的文人提出思路或者意见,由门客来代笔。比如《西游记》就是一例。
朱琇莹看程恪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模样,觉着好玩,当时就噗呲一声笑了出声。
搞得程恪闹了个大红脸。
不过这署名的问题又成了老大难,程恪装逼一时爽,到了眼下见真章。他总不能直接拿蒲松龄的笔名做署名吧,谁叫他装神童呢,取个老学士的名字,岂不是极不相称?
还是朱友檀出声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地为扬州东关,道路多植银杏。故而古有蝶衣镇之称。莫如你便署名程蝶衣吧。”
程恪一听这话,嘴张的老半天,差点没一个马趴跌倒。
程蝶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