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萨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比奇屋biqiw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过一家的仆欧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了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二楼的那位女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
这是张爱玲描写上海公寓生活的写真。
这样的公寓,我们赵太太是不屑一顾的。
“我的公寓才是顶顶好的,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人,品味,品味很重要啊。”
赵太太总是对房客这么说。她是个单身女子,带着一个儿子过活,公寓楼据说是娘家继承的财产,靠吃租金再做点小投资,母子二人生活的也十分舒适。
这天一楼的楼梯口旁边摆着一堂麻将。
赵柯拎着西装从楼上走下来,赵太太正抓颗好牌,笑盈盈地一推“和了”
“小赵先生到底是留洋的贵人,你一来姐姐就和了。”
大华歌舞厅的老板冯伟华笑嘻嘻地恭维。
赵柯笑道:“是的呀,算命的早说我回国会走运的。”
众人大笑。
一楼的房客捏着牌,用帕子掩着嘴笑道:“你们喝过洋墨水的也信这些呀。”
“哈哈,这不才回国,还在找工,总想知道运道如何嘛。”
赵柯站在他母亲身后,按着他母亲的肩膀,俯身在赵太太耳边低语着什么。
赵太太得意地捏着丝绸帕子扇着风,嘴里问:“这会子怎么想要出去,晚饭不在家里吃了”“过去的同学聚会,总不好驳人家面子,再说我还指望他们拉我一把的。”
“小赵先生是高材生,哪有大学生帮留洋生的道理。”
二楼太太笑道。
赵太太听到这话心里不是滋味,她清楚儿子的德性,当初筹笔钱送出去留洋只是为了避祸,以他的性子在国外还指不定怎么胡闹呢。想到这里有点心烦意乱,扬着帕子叫儿子快点走。
待赵柯出门去了,冯伟华笑眯眯地摇着小檀香扇子道:“姐姐真有福气,有这么个好儿子,一表人才又有学问,将来是要享清福的。”
赵太太斜着眼睛瞄着他,伸出一根手指,在他肩膀处画个圈:“你若喜欢,送给你好不好呀。”
“不敢,不敢,我到底是做长辈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