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比奇屋】地址:biqiwu.org
康驰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为未来的技术展开研究……
这是一个相当新颖且大胆的想法。
一直以来,尖端前沿技术的应用,总是伴随着漫长的普及期,
毕竟科研本来就是一项收益风险性极高的事,
如果还把宝压在一项还未实现的技术上,提前对这种技术进行应用方式的研究……
其收益风险性,绝对呈指数上升!
因此通常的做法,都是等一项技术稳定成熟后,相关的配套研究才会开始启动,
而这些相关技术的研发、成熟、推广的时间,就是技术的应用期,
这也是大部分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技术应用的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几十甚至上百年。
比如法拉第在1831年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以此发明了第一台原始发电机,随后爱迪生在1879年也发明了实用的灯泡,
但直到20世纪初,电灯才开始在普通家庭中普及。
内燃机也同样如此,1860年法国发明家艾蒂安·勒努瓦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起,鸥洲都花了将近一百多年才逐渐普及,其它地方就更别说了,
哪怕到了现在,汽车对很多国家来说,都还是稀罕物。
由此可见,很多常见科技应用的迟滞性,比人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但如果像康驰所说的那样,直接假定这些核心技术已经达成,从而提前布局研究相关产业,绝对可以大幅度地缩减应用期。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先占据科技高地,从追赶者变成领先者的最佳途径。
只不过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那些硬骨头必然被啃下的基础上。
否则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有些教授下意识地就想提出反驳,但看到讲台上康驰那自信的神态,再想到他那杀神般的战绩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